便秘是由于糞便在腸腔內滯留時間過久,糞便干燥硬結,排出困難,引起一系列不適的一種常見病癥。中老年人病后、產后患者頗多,許多人為此而苦惱。西醫多用瀉藥,雖然目前國內外應用瀉劑較多,但仍缺乏理想藥物且大都有一定的副作用。筆者應用足部反射區健康法治療便秘,取得頗為滿意的療效,F將治療方法及驗案介紹如下。
1 治療方法及注意事項
1.1 方法 取腎、輸尿管、膀胱、胃、十二指腸、小腸、盲腸、回盲瓣、外結腸、橫結腸、降結腸、直腸、肛門等足部反射區進行按摩。按摩后飲溫開水500ml。12天為1個療程,1個療程后,排便形成規律,再鞏固治療1個療程。
1.2 注意事項 經治療排便形成規律后,患者自己如能堅持進行按摩保健則效果更好,但也一定要注意養成定時排便的良好習慣,多吃含纖維素的青菜和水果,清晨飲1杯溫開水。
治療后個別可以出現小便增多、嗜睡、全身微微出汗等。
2 驗案
病案1:患者,男,66歲。主因慢性咳喘16年伴習慣性便秘6年來院;颊呙7~8天大便1次,大便堅硬如石卵,每次大便需1h左右,并有脫肛、肛裂,痛苦無比,需要經常服用瀉藥(果導片)和外用開塞露才能好些。經治療(按摩)后第3天解大便較前明顯好轉,繼續治療后每2天大便1次,治療12次后脫肛痊愈,又鞏固治療12次后痊愈,至今未出現便秘。
病案2:患者,女,42歲。主因習慣性便秘25年。大便約10~15天1次,大便堅硬如石,必須服用牛黃解毒片、三黃片等瀉劑才能解下,而且非常困難,經治療后第2天大便暢解,經2個療程后每晨排便無痛苦,至今未出現便秘。
3 討論
便秘是指糞便在腸腔內滯留過久,內含水分被大量吸收,糞便干燥、秘結不通,排便間隔延長,日久雖有便意而排出困難,筆者所說的是指非器質性習慣性便秘。便秘給人帶來很大痛苦,糞便積久排泄不出,其中的毒素吸收,使人感覺頭暈、無力、精神淡漠、食欲減退、惡心、口苦、口臭、噯氣、腹痛、腹脹、食欲不振、心煩易怒等自體中毒癥狀。時間長了有時還會引起貧血、營養不良、肛裂、脫肛、
痔瘡、直腸潰瘍和誘發
直腸癌。便秘還可以加重
高血壓、
冠心病、
哮喘、胃腸病等疾病的癥狀,也影響人的健康。治療便秘方法很多,常用的是瀉劑,但不論應用滑潤性瀉劑、刺激性瀉劑,還是膨脹性瀉劑,均有干擾腸道正常活動和吸收的副作用,長期使用可降低腸壁神經感受細胞反應性,即使腸內有足量糞便也不產生正常蠕動和排便反射,以致不服瀉藥就不能或難以排便,形成依賴瀉劑排便的頑固性便秘。長期服用雙醋酚汀可致肝功能障礙,長期使用液體石蠟可妨礙脂溶性維生素A、D和K及鈣、磷吸收,且有引起類脂性肺炎的危險,瀉劑的刺激作用,還可反射性引起盆腔器官充血,使婦女月經過多,孕婦發生流產。故筆者認為足部反射區健康法是治療便秘最好的方法之一。因為它簡便易學,安全有效,無副作用,非常適應在群眾中推廣。
中醫認為便秘雖是大腸傳導功能失常,但與脾、胃及腎臟的關系甚為密切,其發病的原因有燥熱內結、津液不足,精神影響、氣機郁滯以及勞倦內傷、身體衰弱、氣血不足等。按照病因病機,本病可分為熱秘、氣秘、虛秘、冷秘等四類。其治療大法以潤腸、順氣行滯益氣養血、溫通開秘等法為主[1]。中醫認為人體氣血的運行,內臟功能的發揮,臟腑之間的相互維系,內臟與體表官竅的聯絡等都借經絡為其通道。人體最重要的經絡支干是十二經和奇經八脈,其中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陰維脈、陰蹺脈都引源于足底部,而足太陽膀胱經、足陽明胃經、足少陽膽經、陽維脈、陰蹺脈都以足部為其終迄點。腎為先天之本,是人體陰陽之根,脾胃是后天之本,是氣血生化之源。陰能維護諸陰,陽亦能維護諸陽。筆者所選反射區有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通過,脾主運化,虛則健運無權,精微不化,氣虛則血亦隨虛,形成虛秘,腎為先天之本,腎水不足,腸津液虧乏,也可造成冷秘。足部反射區健康法能很好地治療便秘是有理論根據的。通過按摩可以調解陰陽,是從經絡為通道,起到促進氣血流暢,協調臟腑功能,調節陰陽平衡,達到“補不足”、“損有余”的雙向調節作用。(參考來源:足部反射區按摩治療習慣性便秘,李瑞霞,中華醫藥雜志2006年第6卷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