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學者的一項薈萃分析表明,心理社會學和心理學干預可有效減輕產后抑郁癥患者的癥狀[《科克倫系統綜述數據庫》(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在線發表于2007年10月17日]。
盡管藥物治療對產后抑郁癥有效,但母親往往因擔心潛在副作用和哺乳傳遞而不愿意服用抗抑郁藥。為評估非藥物干預手段的療效,研究者使用與“產后抑郁癥”相關的各種關鍵詞組合檢索了“科克倫合作組織抑郁、焦慮和神經癥對照試驗注冊(CCDANCTR)”的研究和參考文獻(截至2007年8月1日)、科克倫妊娠與分娩回顧組試驗注冊及CENTRAL、MEDLINE(1966-2006年)、EMBASE(1980-2006年)、CINAHL(1982-2006年)等數據庫資料,并借助次要參考資料和該領域專家來找到其他已發表或未發表的臨床試驗。
在10項符合選擇標準的臨床研究中,9項報告了結果,共納入956名女性。在產后第一年終末評價時,研究者用各種評價方法均發現,與常規產后照料相比,心理社會學或心理學干預能降低產后發生持續抑郁的可能性。無論是基于抑郁癥臨床診斷標準還是基于患者自報抑郁癥狀篩選受試者,研究均顯示心理社會學和心理學干預可有效減輕抑郁癥狀。
研究者認為,盡管多數臨床試驗的方法學質量不太高,但薈萃分析結果仍表明,心理社會學和心理學干預對產后抑郁癥患者是一種有效的治療選擇,但其遠期療效尚未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