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精神分裂癥多起病于青壯年,表現為感知、思維、情感、意志行為等多方面障礙,精神活動與周圍環境和內心體驗不協調,脫離現實。一般無意識障礙和明顯的智能障礙,可有注意、工作記憶、抽象思維和信息整合等方面認知功能損害。病程多遷延,反復發作,部分患者發生精神活動衰退和不同程度社會功能缺損。
精神分裂癥需要全病程治療和全方位治療,持續的藥物治療和心理社會干預。經過有效的抗精神分裂癥治療后,約25%患者痊愈,社會功能良好,另25%患者殘留少數癥狀,社會功能較好,而剩余50%左右的患者殘留多數癥狀,社會功能受損,甚至出現病情惡化或精神衰退。此外,尚有部分臨床痊愈的患者因各種原因出現疾病復發,甚至需要再住院繼續接受抗精神分裂癥治療。作為一種需要長期治療的疾病,首先我們先了解下精神分裂癥各時期的治療目標。
精神分裂癥的長期治療目標
精神分裂癥恢復期(鞏固期)的治療目標包括:進一步控制癥狀,或防止患者已緩解的癥狀出現加重;促進患者社會功能恢復,使其回歸社會;預防和控制精神分裂癥后抑郁和
強迫癥狀;預防患者自殺;預防和控制長期用藥帶來的常見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
精神分裂癥維持期(康復期)的治療目標包括:預防疾病再一次發作,或預防原已比較穩定的病情出現惡化;進一步緩解癥狀;提高患者對藥物維持治療的依從性;恢復患者社會功能,使其回歸社會;幫助患者及家屬應對心理社會應激或軀體應激。
精神分裂癥的長期治療策略
恢復期(鞏固期)治療策略仍以藥物治療為主,用原有效藥物、原有效劑量堅持繼續鞏固治療,療程至少3~6個月。治療可采取繼續住院結合試出院的模式,使患者適應社區生活,也可以是門診定期隨訪治療或社區治療,同時應配合家庭教育和患者心理治療。
維持期治療策略根據患者個體及所用藥物情況,確定是否需要減少藥物劑量,把握預防疾病復發所需劑量;如療效穩定、無特殊不良反應時,盡可能不換用藥物;療程一般不少于2~5年,主要為門診及社區隨訪治療;加強對患者及家屬的心理治療。
慢性患者病程多遷延,常殘留陽性癥狀及情感癥狀,包括抑郁及自殺。陰性癥狀和認知功能受損可能是主 要臨床表現。治療應達到:進一步控制癥狀,提高療效,可采用換藥、加量、聯合治療等方法;加強隨訪,以便隨時掌握患者病情變化;治療可以在門診、社區或醫院康復病房及精神病康復基地開展;同時臨床應對患者、家屬進行教育。
長期療效確切、安全性良好、患者對治療依從性好的精神分裂癥藥物是長期治療的理想用藥。大量循證醫學證據表明,阿立哌唑(
安律凡)作為精神分裂癥長期治療藥物,能夠有效控制患者的陽性、陰性癥狀,改善其認知能力,顯著降低疾病復發/惡化風險,且并未帶來其他抗精神分裂癥藥物常見的不良反應(如遲發性運動障礙、閉經、溢乳、體重增加、糖脂代謝異常等),最大程度地使抗精神分裂癥治療接近甚至達到長期治療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