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華法林通過抑制凝血因子的活化抑制新的血栓形成,限制血栓的擴大和延展,抑制在血栓的基礎上形成新的血栓,抑制血栓脫落和栓塞的發生,有利于機體纖溶系統清除已經形成的血栓。JAMA近日發表說使用華法林預防的卒中患者可安全使用tPA。
華法林沒有溶栓(化栓)的作用,使用華法林后血栓減小甚至消失是華法林在抑制新的血栓形成的同時,機體清除血栓的機制(纖溶)作用的結果。tPA特異地切割精氨酸-纈氨酸之間的肽鍵,其三環Ⅱ結構域能識別并結合血纖蛋白提高其活性,更易活化與血栓結合的纖溶酶原,起到特異地溶栓作用。
一項大型研究顯示,使用華法林抗凝的患者使用靜脈注射tPA后有癥狀的顱內出血發生率并不高于不使用抗凝治療的患者。杜克臨床研究機構的 Eric Peterson博士說,不僅嚴重的系統性出血發生率無增高,tPA的相關并發癥如住院期間希望率等也未增高。
研究人員在6月27日發表在美國心臟協會雜志上寫到:“這些發現也許可幫助解決‘重大的爭議’”。既往指南中說服用華法林的患者在發生缺血性卒中時,如INR比值小于等于1.7能使用tPA且無其他禁忌。除此以外,Peterson和他的團隊之處,很多臨床醫生不愿意在服用華法林的患者使用tPA,主要是因為這些患者在早期的tPA臨床研究中是除外標準,所以對此缺乏安全性數據。
為澄清這一看法,他們查閱了美國心臟協會卒中指南的注冊研究數據,選取了2009年4月1日志2011年6月30日間因急性缺血性卒中使用tPA的患者數據。不明確有沒有使用華法林的患者或使用華法林但缺乏INR數據或INR大于1.7的患者沒有被納入分析。納入分析的共有來自1203所醫院的23437名患者,其中 1802名(7.7%)
中風前即使用華法林。研究者發現使用華法林的患者年齡更大,合并癥更多,卒中也更嚴重。未經調整的癥狀性顱內出血發生率,在華法林組較高:5.7%比 4.6% (P<0.001)。但調整年齡、性別、卒中嚴重度等基線情況后,兩組間的差異消失:華法林組顱內出血相較未服用華法林組的比值比在為1.01(95%可信區間0.82至1.25)同樣的,華法林組和非華法林組在嚴重的系統性出血(調整后OR 0.78, 95% CI 0.49 至 1.24)、其他tPA并發癥(調整后OR 1.09,95% CI 0.93至 1.29)和院內死亡率(調整后OR 0.94, 95% CI 0.79 至1.13)無顯著性差異。
不過研究者警告說,這項研究為回顧性研究,治療方案的選擇上存在的偏倚可能影響比較結果。另外卒中注冊研究是一項由有志于提高卒中治療治療的醫院進行的自發性項目,所以其數據可能不具有廣泛意義。芝加哥西北大學Feinberg醫學院的Mark Alberts博士評論說:“但不論如何,此項研究‘為卒中治療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在相應的社論中,他說這些發現推翻了一個常見的不使用tPA的理由—華法林抗凝治療。Albert說:“使用tPA是唯一的再急性缺血性卒中中能改善預后的治療方案,醫學專家應當確保適合使用tPA的患者得到這一重要的治療。”他認為目前研究得出的結果給治療卒中這一嚴重、潛在致殘的疾病帶來另一個治療方案的選擇。
卒中又叫腦血管意外。是指在腦血管疾病的病人,因各種誘發因素引起腦內動脈狹窄,閉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腦血液循環障礙,臨床上表現為一過性或永久性腦功能障礙的癥狀和體征。對于卒中的治療用藥一直在被不斷探討和研究。目前主流的治療藥物有
七十味珍珠丸、
扎沖十三味丸等,具體用藥可撥打400電話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