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年人所有的感染疾病中,泌尿道感染(UTI)僅次于呼吸道感染,而在細菌性感染中,泌尿道感染居首位。老年人UTI臨床表現不典型,混合感染較多,伴隨多種基礎疾病,治療較棘手。本文對我科1999年10月~2002年12月收治的35例老年人UTI進行分析,以探討老年人UTI的特點及防治對策。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35例中,男8例,女27例,年齡60~103歲,平均69.5歲。除7例為導尿所誘發,多數無明顯誘因。
1.2 臨床表現 35例中無自覺癥狀者23例,發熱5例,體溫37.5℃~38.5℃,尿頻、尿急8例,尿痛6例,尿失禁6例。
1.3 實驗室檢查 35例患者尿常規均見白細胞+~+++。血常規白細胞數>10×10 9 /L者10例,中性粒細胞>0.75者7例。中段尿培養檢出致病菌25例,其中有4例為二種細菌混合感染,5例合并白色
念珠菌感染。
1.4 伴隨疾病情況 本組所有病例均伴有多種基礎疾病,伴隨有
高血壓病12例,
冠心病13例,
糖尿病10例,惡性
腫瘤8例,
前列腺增生8例,尿路
結石2例,
腦梗塞7例,高脂血癥11例,慢性
支氣管炎6例。35例中伴隨基礎疾病2種者24例,3種者8例,4種者6例,5種者3例。
1.5 治療 根據尿培養及藥敏試驗,選用敏感抗生素如氨基糖苷類、喹諾酮類等,采用靜脈滴注給藥5~7天,并給予支持營養療法提高患者抵抗力。及其它輔助療法緩解癥狀。
1.6 治療結果 34例經5~7天治療達到臨床治愈,1例經治療后實驗室檢查趨于正常,但仍有部分癥狀和體征。
2 討論
綜合以上資料,老年人UTI有以下特點:(1)老年人UTI中女性發病率明顯高于男性。本組男:女為1∶3.38。女性尿道短直,括約肌較薄弱,尿道口與寄生有大量細菌的肛門、陰道口接近,細菌易于上行造成UTI;絕經后雌激素水平衰落,陰道pH值升高,陰道、尿道周圍抗體的變化易發生UTI [1,2] ;慢性婦科疾病也可直接蔓延或經淋巴途徑而引起UTI。(2)誘發因素不明顯,臨床表現不典型。本組80%患者無明顯誘因,85.7%無發熱,65.7%無自覺癥狀,這可能與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對刺激反應力差等因素造成。(3)中段尿培養陽性率較高,混合感染、二重感染較多。本組病例71.4%中段尿培養檢出致病菌,其中11.4%有二種細菌混合感染,14.3%合并真菌感染。文獻報告 [1] 老年人膀胱肌肉松弛,收縮功能差,多有殘余尿,加上尿路梗阻,尿潴留使細菌易于在膀胱停留并附著。以及隨年齡增長,腎功能減退,尿酸化能力減弱,前列腺分泌減少等致尿的抗菌力減弱 [2] ,細菌易于生長,故老年人UTI發病率高,混合、二重感染多,且中段尿培養陽性率較年輕人為高。(4)伴隨疾病多。本組全部病例均伴隨有多種疾病,由于長期患病,反復住院,尤其是患惡性腫瘤接受長期化療使機體抵抗力明顯下降,為細菌入侵提供了機會和條件。
根據以上特點,對老年人UTI的治療應注意以下幾點:(1)加強抗感染,從靜脈給藥效果好。本組均采用靜脈滴注敏感抗生素5~7天,治愈率達97%。(2)解除尿路梗阻,囑病人在排尿末用力以盡可能排空膀胱,減少殘余尿。(3)積極治療伴隨疾病,控制糖尿病。(4)提高機體免疫力,必要時予適當支持治療。(5)對反復發作及有尿失禁者加用小量雌激素效果較為滿意。
參考來源:《中華中西醫雜志》2003年4月4卷7期;《老年人泌尿道感染35例臨床分析》;張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