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熱痹片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顯黃棕色;味苦。濕熱痹片功能主治:祛風除濕,清熱消腫,通絡定痛。濕熱痹片用于濕熱痹證,其癥狀為肌肉或關節紅腫熱痛,有沉重感,步履艱難,發熱,口渴不欲飲,小便黃淡。濕熱痹片口服,一次6片,一日3次。
濕熱痹片由蒼術、忍冬藤、地龍、連翹、黃柏、薏苡仁、防風、川牛膝、威靈仙、粉萆薜、防己組成,方中蒼術、薏苡仁健脾利濕;防風、粉萆薢祛風除濕;忍冬藤、連翹、黃柏清熱散結;再配與防己、威靈仙、地龍、川牛膝、桑枝祛風濕通絡止痛。諸藥相配合,共湊祛風除濕、清熱消腫、通絡定痛之功。
濕熱痹片有較好的抗炎、鎮痛作用。在小鼠實驗中,濕熱痹片能夠延長物理刺激和化學物質所引起的急性疼痛的痛閾,抑制二甲苯導致的鼠耳腫脹度和冰醋酸引起的腹腔血管通透性的升高。 濕熱痹片能夠抑制大鼠佐劑性關節炎急性期炎癥,降低炎癥嚴重程度,能夠抑制AA炎癥發展過程中滑膜增生、纖維化、炎細胞浸潤、軟骨和骨的破壞等一系列改變。
濕熱痹片抗炎鎮痛作用藥理機制與調節T-細胞亞群及細胞因子水平相關:濕熱痹片通過上調CD8+T細胞水平維持T細胞亞群平衡來發揮對炎癥的抑制作用;濕熱痹片通過下調促炎因子TNF-α、IL-1及VEGF水平,上調抗炎因子IL-10水平,維持細胞因子網絡平衡抑制RA的發生和延續。
【鑒別】
(1)取本品,置顯微鏡下觀察:內胚乳細胞呈類多角形,壁菲薄,稍彎曲,胞腔充滿淀粉粒。薄壁細胞充滿淀粉粒,并可見細小桿狀草酸鈣結晶。內果皮纖維上下層縱橫交錯,纖維短,梭形。
(2)取本品5片,除去糖衣,研細,加乙醇10ml,溫浸10分鐘,時時攪拌,放冷,濾過,取濾液2ml,蒸干,加水2ml、氫氧化鈉試液1滴和乙醚3ml使溶解,吸取醚層1滴點于濾紙上,晾干,于紫外光燈(254nm)下觀察,斑點中心顯黃色熒光。
(3)取本品30片,除去糖衣,研細,加1%硫酸5ml、氯仿50ml,回流2小時,放冷,濾過,揮去氯仿,殘渣加氯仿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防風對照藥材1g,照供試品溶液制備方法制備,殘渣加氯仿5ml使溶解,作為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57頁)試驗,取上述兩種溶液各2μl,分別點于同一以羧甲基纖維素鈉為粘合劑的硅膠G薄層板上,以苯-醋酸乙酯-甲醇(10:10:0.5)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在紫外光燈(254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兩個相同的灰藍色熒光斑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