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早期癥狀有哪些呢?這是廣大乙肝患者比較關心的問題。了解乙肝早期癥狀對于制造發現乙肝及早治療是非常有幫助的。乙肝早期癥狀要根據不同的類型而加以區分,下面百濟藥師為您詳細講解:
1.急性乙型肝炎:
A 急性黃疸型肝炎:血清膽紅素在17.1μmol/L以上者,可診斷為黃疸型。按病程可分為3期,總病程2~4個月。黃疸前期:起病較緩,主要為厭食、惡心等胃腸道癥狀及乏力。少數有呼吸道癥狀,偶可高熱、劇烈腹痛,少數有血清病樣表現。本期持續數天至2周,黃疸期:鞏膜及皮膚黃染明顯,于數日至2周內達高峰。黃疸出現后,發熱漸退,食欲好轉,部分病人消化道癥狀在短期內仍存在。肝大,質軟,有叩痛及壓痛。約有5%~10%的病人脾大。周圍血白細胞一般正常或稍低,ALT(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顯著升高,此期持續2~6周。恢復期:黃疸漸退,各種癥狀逐步消失,肝脾回縮至正常,肝功能恢復正常,本期持續4周左右。
B 急性無黃疸型肝炎:起病徐緩,癥狀類似上述黃疸前期表現,不少病人癥狀不明顯,在普查或查血時,偶爾發現血清ALT升高,病人多于3個月內逐漸恢復,約有5%~10%轉為慢性肝炎。
2.
慢性乙型肝炎:消化功能紊亂,表現為食欲缺乏、厭油、惡心、腹脹、便溏等。還有乏力、肝區不適。或見低熱及神經功能紊亂表現,如頭昏、
失眠、多夢或嗜睡、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急躁易怒、周身不適、腰腿酸軟等。部分病人可有出血傾向,表現為齒齦出血、鼻出血、皮下出血點或淤斑。部分病人發生內分泌紊亂,出現多毛、
痤瘡、睪丸萎縮、男性乳房發育、乳頭色素沉著,乳房可觸及界限清楚的硬塊。少數病人無任何自覺癥狀。中、重度慢性肝炎病人健康狀況下降,可呈肝性病容,表現為面色晦暗,青灰無華。可見肝掌、蜘蛛痣,肝脾腫大,質地中等或較硬,有觸、叩痛,脾臟可進行性腫大。常于勞累、情緒改變、氣候變化時癥狀加重。
3. 重型乙型肝炎:
A 急性重型肝炎:又稱暴發型肝炎。癥見:起病10天內出現精神癥狀,如興奮、性格行為反常、答非所問、日夜倒錯、步履不穩、視物不清、昏迷等癥狀。黃疸迅速加深,肝濁音界迅速縮小,有撲擊樣震顫及病理反射。初起類似急性黃疸型肝炎,但病情發展迅猛。病程中出現明顯出血傾向、低血糖、高熱、腹水。發生腦水腫概率高,部分病人發生腦病。晚期發生頑固性低血壓、急性腎功衰竭。凝血酶原活動度低于40%而排除其他原因者,肝界縮小,出血傾向,黃疸急劇加深者,可以確診。
B 亞急性重型肝炎:又稱亞急性重型肝炎。癥見:病人極度乏力,明顯食欲缺乏,頻繁惡心嘔吐,腹脹難忍,出現腹水。肝界進行性縮小,發病時常類似急性黃疸型肝炎來勢洶涌。肝性腦病常出現在病程后期,后期還可出現嚴重出血、電解質紊亂,肝-腎綜合征,嚴重感染,發生多臟器衰竭。病程較長,可達數月。部分病人可恢復,但多發展為壞死后
肝硬化。
C 慢性重型肝炎:嚴重肝功能損害。臨床表現酷似亞急性重型肝炎。可由慢性肝炎反復發作,漸進性加重而成為慢性重型肝炎,亦可起病如同急性或亞急性重型肝炎,死后尸解證實診斷。主要表現為黃疸進行性加深,凝血酶原活動度進行性下降,出現難以消退的大量腹水、反復嚴重感染,難以糾正的電解質紊亂。此型病人常有低氧血癥,存在通氣換氣障礙。近年由于治療的加強,半數以上病人不出現肝性腦病,或僅在臨終前出現,常因上消化道出血、肝-腎綜合征及嚴重感染而死亡。
4. 淤膽型肝炎:急性淤膽型肝炎起病類似急性黃疸型肝炎。黃疸進行性加重并持續3周以上,病人皮膚瘙癢,大便色變淺,短期內可呈灰白色。肝大。部分病人入院時凝血酶原活動度下降,但經補充維生素K1,3~7天后即迅速得到糾正。B超檢查無肝外梗阻表現。
5.肝炎肝硬化:腹壁、食管靜脈曲張、腹水,影像學顯示肝界縮小、脾大、門、脾靜脈增寬,脾功亢進,A/G比值明顯改變。排除外其他引起上述征象原因者,可診斷為肝炎肝硬化。
百濟藥師溫馨提醒:以上是對乙肝早期癥狀的解讀,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得了乙肝要及時進行治療,以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