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糖尿病腎病(DN)屬于微血管病變,是糖尿病(DM)的常見慢性并發癥之一,最終可發展成慢性腎衰竭、尿毒癥,是DM患者主要死因之一。關于糖尿病腎病的治療方式有很多,西醫的藥物等。今天,百濟藥師為您介紹中醫治療糖尿病的一些方法,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燥熱陰虛型
多見于糖尿病腎臟Ⅰ期及Ⅱ期。主證:煩渴多飲、多食善饑,形體消瘦,舌紅少苔,脈細數。治宜養陰清熱潤燥。方以白虎人參湯加味。藥用:石膏60g,知母25g,太子參lOg,沙參、麥冬各20g,生地30g等加減。
二、氣陰兩虛型
相當于早期糖尿病腎病期,即微量蛋白尿期。也見于少部分臨床糖尿病腎病期的患者。主證:口干舌燥、煩渴多飲、消瘦乏力、尿頻清長、尿濁且甜,腰酸腿軟、舌瘦黯少苔、脈細數。治宜養陰益氣。方以六味地黃湯加減。藥用:山茱萸、淮山藥、生地黃各3Og,丹參25g,桃仁10g,黃精、玄參各15g等加減。
三、脾腎氣(陽)虛型
多見于臨床糖尿病腎病期,即持續蛋白尿期。主證小便頻數清長,或渾濁如脂膏,或少尿,面色恍白,腰膝酸軟,肢體浮腫,舌淡胖苔白黃相間,脈細滑。治宜健脾溫腎滲濕。方以《金匱》腎氣湯加減。藥用:制附子5g,肉桂10g,山茱萸、懷山藥、黃芪各30g,白術10g等加減。
四、陽虛濕濁瘀阻型
相當于糖尿病腎病終末期,即尿毒癥期。此型最為惡候。由于腎無虛衰,濁毒內停、耗氣傷血,使氣血陰陽俱虛,痰瘀互結,水濕濁毒停滯,甚至凌心射肺,上犯清陽,蒙閉清竅。主證:神疲乏力,胸悶憋氣,納呆嘔吐,頭暈目眩,面色黧黑或恍白,小便少,常溫如脂膏,甚至尿閉,腰酸膝軟,浮腫陽萎,舌淡胖苔黃膩,脈滑數。治宜滋腎助陽,降濁化瘀。藥用:人參10g,黃芪50g,山茱萸20g,淫羊藿10g,陳皮15g,大黃3g,桃仁、澤瀉各15g等加減。糖尿病腎病發展到本期,病情重,常配合西藥降壓、利尿、抗感染等,必要時需進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治療。
百濟藥師溫馨提醒:以上內容是中醫治療糖尿病腎病的一些方法,如果您還想了解更多,請直接咨詢百濟藥師,全國統一服務熱線:400-101-6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