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實驗室檢查的普及,
脂肪肝的發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趨勢。脂肪肝發展到一定程度會引起肝細胞的破壞并且已成為
肝纖維化和
肝硬化重要的前期病變之一 。筆者2000~2004年應用
熊去氧膽酸和凱西萊治療脂肪肝102例,取得較好療效。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102例均為臨床資料較為完整的住院患者,男70例,女32例;年齡28~68歲,平均48歲。入選標準:(1)素食3天,空腹抽血化驗血清,總膽固醇(TC)≥5.7mmol/L或甘油三酯(TG)≥1.71mmol/L。(2)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40u/L,或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120u/L,或γ-GT>50u/L。排除妊娠或哺乳期婦女,排除伴有病毒性
肝炎、肝硬化、
肝癌等其他肝膽疾病的患者。(3)B超檢查:前場回聲增強,光點細而密,后場回聲少且微弱,甚至呈現無回聲區,后方輪廓不清。
1.2 治療方法 將符合病例選擇標準要求的病例隨機分為3組,治療組1有40例,給予熊去氧膽酸6~10mg/(kg?d),分3次餐后口服。治療組2有32例,給予凱西萊片200mg,每日3次口服。對照組30例,給予非諾貝特片200mg,每日3次口服,均以12周為一療程。以上3組除忌酒和調整飲食外,治療期間均不加用與本病治療有關的其他藥物和方法。
1.3 觀察指標 主要癥狀的變化,通過B超發現治療前后的影像學變化,應用全自動生化儀檢測肝功能ALT、AST、γ-GT及血脂血糖的變化。
1.4 療效評價 (1)顯效:觀察1個療程后,主要癥狀明顯改善,其程度由(+++)降至(+),或由(++)降至(-);B超脂肪肝表現消失或下降2個級別(如重度轉為輕度);血脂恢復正常或達到以下任一項:TC下降≥20%或TG下降≥30%;肝功能血清酶恢復正常或下降≥50%。(2)有效:觀察1個療程后,1/2以上癥狀改善,其程度由(+++)降至(++),或由(++)降至(+);B超脂肪肝表現下降1個級別,即由重度轉為中度,或中度轉為輕度;血脂下降達到以下任一項者:20%>TC下降≥10%,30%>TG下降≥20%;肝功能50%>血清酶下降≥30%。(3)無效:癥狀無改善,血脂及肝功能血清酶下降達不到有效標準。
1.5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用統計學SAS軟件處理,采用χ 2 檢驗和t檢驗。
2 結果
2.1 3組治療脂肪肝的療效比較及主要癥狀有效率比較 分別見表1、表2。治療組1和治療組2分別與對照組進行療效比較,經統計學處理差異有非常顯著性(P<0.01);治療組1和治療組2之間差異無顯著性(P>0.05)。
表1 3組脂肪肝的治療療效比較(略)
注:U c =7.95,P<0.01
表2 3組脂肪肝治療的主要癥狀有效率比較(略)
2.2 3組治療脂肪肝的治療前后血脂變化 見表3。治療組1和治療組2的TC、TG治療后下降顯著(P<0.01);對照組治療前后差異無顯著性(P>0.05);治療前后TC、TG下降幅度治療組1和治療組2均大于對照組,經統計學處理差異有非常顯著性(P<0.01)。
2.3 3組脂肪肝治療前后肝功能血清酶變化 見表4。3組間治療前后血清酶改變經統計學處理差異無顯著性(P>0.05)。
2.4 3組脂肪肝的治療前后的影像學變化 見表5。治療組1和治療組2與對照組脂肪肝的影像學變化經統計學處理,差異有顯著性(P<0.05)。在觀察熊去氧膽酸和凱西萊治療脂肪肝的過程中,各有1例出現輕微腹脹、腹瀉,繼續服藥不影響治療,未發現其他不良反應及副作用。
熊去氧膽酸有類似膽固醇樹脂
消膽胺的作用,可降低血脂,并可穩定肝細胞膜和抑制單核細胞產生細胞因子,對脂肪肝具有較好療效,而凱西萊是一種新型巰基類藥物,在參與系列化代謝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可防治化學物質所致的肝損傷,加速酒精在體內的排泄,防止三酰甘油的堆積,其側鏈上的游離巰基(-SH)為人體新陳代謝的保護劑,具有活化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增強肝臟解毒功能的作用,還可以加快乙醇和乙醛的降解、排泄。口服后極易在腸道內吸收。以上兩種藥物均使用安全,不良反應輕微,可以認為是治療脂肪肝較為理想的藥物,可以在臨床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