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痛是
帶狀皰疹的臨床特征之一,急性期和皮損愈合后的疼痛性質相同,不能區別,因此,統稱為帶狀皰疹性神經痛。后遺神經痛為皮損全部愈合(部分患者遺留色素沉著)仍有疼痛,呈陣發性跳痛、刺痛、刀割樣疼痛或灼痛。其治療困難,缺乏單一有效的手段。我科采用中西藥聯合UVA照射治療,取得較好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目的:觀察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的療效。方法:治療組36例用自擬化瘀止痛方結合西藥及UVA治療,對照組40例只用西藥及UVA治療。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96.17%,對照組總有效率76.17%,兩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結論:中西醫結合治療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療效明顯優于西醫治療。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病例入選標準:確診帶狀皰疹,皮損已愈合仍有神經痛的患者。病例排除標準:合并
腫瘤者;合并
糖尿病者;
器官移植者;使用免疫抑制劑或糖皮質激素者;妊娠及哺乳期婦女;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者。一般資料:76例患者中,男42例,女34例。年齡45~87歲,平均65歲。病程20天~13個月。累及三叉神經11例,累及脊神經65例。將病例按抽簽法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36例,對照組40例。兩組病例在年齡、性別、病程方面差異無顯著性。
1.2 治療方法
治療組:西藥口服布洛芬片300mg,每日2次。中藥基本方:元胡9g,郁金9g,柴胡9g,枳殼9g,川芎9g,赤芍9g,板蘭根30g,甘草9g,當歸15g,丹參10g,黃芩10g,雞血藤15g.隨證略有加減,每日1劑,日兩次口服。并予UVA照射(SS-03A型,上海
希格瑪有限公司),光源距離皮損15cm,第1次每一個部位照射8min30s,第2次9min,第3次起10min,每日1次,連續10天。對照組:予西藥布洛芬片口服,300mg,每日2次,同時予UVA相同方法照射10天。上述兩組均同時口服維生素B1片20mg,每日3次,維生素B12片500μg,每日3次。10天后觀察結果。
1.3 療效判斷標準
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的《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1].痊愈為疼痛消失;顯效為疼痛明顯減輕,偶有輕微疼痛;有效為時有疼痛;無效為疼痛無明顯減輕。總有效率=(痊愈+顯效)例數/總病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資料分析采用χ2檢驗,P=0.05,用SPSS10.0統計學軟件完成。
2 結果
治療結果見表1.治療組總有效率顯著優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50,P>0.05)。不良反應:口服布洛芬后共有2例出現輕度胃腸不適,1例有頭痛,均能忍受。服用中藥后有5例出現輕度胃部不適。UVA照射未出現不良反應。表1 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兩組療效比較(略)
3 討論
帶狀皰疹為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所致,初次感染此病毒表現為水痘或隱性感染,此后該病毒進入皮膚感覺神經末梢,沿脊神經后根或三叉神經節的神經纖維向中心移動,并持久地潛伏于脊髓后根神經節的神經元中。在各種誘發刺激的作用下,可使之再活動,生長繁殖,使受侵犯的神經節發炎壞死,產生神經痛。同時再活動的病毒可沿周圍神經纖維而移動到皮膚,產生皮疹[2].如年老體弱或患惡性腫瘤等免疫力低下者神經節炎癥未能恢復則后遺神經痛,常持續數月或更久。
中醫認為,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為氣血兩虛,毒熱雖去而體質虛弱,正氣衰微,氣滯血瘀,治則為行氣活血、通絡止痛。故使用當歸、丹參益氣養陰,養血活血;并用元胡活血止痛;黃芩、赤芍清熱瀉火,郁金、枳殼行氣化瘀,板蘭根清解余毒,從而達到益氣養血、活血化瘀之功效[3].維生素B1和維生素B12可營養神經、緩解疼痛。紫外線具有促進局部血液及淋巴循環、改善局部營養、止痛之功效[4].
本文結果表明,中西藥聯合UVA照射治療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的療效優于單純西藥加UVA照射治療,且經濟安全,值得應用。但由于例數較少,需進一步擴大觀察例數。
(參考來源:《中西醫結合治療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臨床分析》童璐,王臖,陳晴燕,楊學武,《中國民康醫學》2008年10月20卷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