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般資料
本人通過臨床2010年~2012年近三年的治療統計,觀察到
黃褐斑好發于年輕女性,并多與
月經不調相關。因現代女性肩負工作、家庭雙重壓力,易出現
內分泌失調。從中醫角度看:內分泌失調是由氣血瘀滯所造成。分其原因有以下幾種:
11情志不遂、情緒失調:如脾氣郁結、暴怒傷肝、思慮傷脾、驚恐傷腎,精神上的不調和易引發臟器的病變。這種無形氣機逆亂隨時左右著人體的健康。
12勞傷脾土:飲食不節、勞倦過度、脾胃功能受阻受損,產生血虛血虧。
13外感六邪:女性在經、胎、產等特殊生理過程中易受風、寒、暑、濕、燥熱、外邪的侵害,導致氣機失調、氣血不和,從而導致內分泌失調癥狀出現。
據有關資料統計:婦女疾病中有70%究其原因與情志失調有關。婦女黃褐斑中青年女性患病率在28%,其中30%左右同時患有
子宮肌瘤、乳房腫塊、卵巢囊腫或其他婦科病。
2中醫辨證施治
在長期臨床實踐中認識到本病因氣郁致病者十之六七,肝主一身之氣機,七情之病必由肝起,故要善于理肝、調肝。常以開郁為先,使升降出入之氣機,復其常、病自愈。本人立法選方以和緩為準,不孟浪從事。用平淡輕靈之品,撥動氣機。重視肝郁與肝腎虧損、血脈瘀滯之間的聯系。在治療用藥上喜用花類藥物,即可疏肝理氣、又能升發脾氣,而無傷陰之弊。配伍得當,具有疏木培土、泄木和胃的作用。使肝氣暢、脾氣疏、三焦通利而正氣平和。常用藥物:如代代花,香氣濃郁、善于疏肝解郁,治療肝失條達較好。佛手花治胸脅氣滯,長于降肺氣。川樸花治胸脅中滿,具有升發脾氣之氣,多用于脾濕不運為佳。玫瑰花理氣散郁為主,偏于血分。花類解郁藥尤以水虧木旺而又有肝氣郁滯者最為合適,貫穿在整個臨床治療中。
3治療結果
痊愈9例,顯效15例,有效8例,無效4例。
典型案例:
案1:吳XX、女、30歲、初診日期2010年8月7日、主訴:面兩顴部黃褐斑已兩年,患者從2008年開始面部出現黃斑,后漸加重成黃褐斑,以兩顴部最為明顯漸向四周蔓延,有似妊娠,實際未
懷孕。苔薄白質淡紅,脈弦滑。中醫辨證:氣血瘀滯。治法:理氣活血消斑。方藥:紫胡6g,當歸10g,赤芍10g,佛手花4g,代代花3g,玫瑰花5g,川芎6g,川牛膝12g,丹參12g,枳殼10g,澤蘭10g,炙甘草6g,治療經過:服上方14劑后面部
色斑漸消退,再予下方繼服:當歸10g,赤芍10g,川芎6g,川牛膝10g,丹參12g,川樸花3g,玫瑰花5g,佛手花4g,瞿麥10g,益母草15g,生地15g,生甘草6g,上方繼服20余劑,面部黃褐斑已基本消退。一年后隨訪,面部黃褐斑消失后未再復發。
案2:陳XX、女、33歲、初診日期2011年3月17日、主訴:面部起黃褐斑伴月經紊亂兩年。現病史:自2008年下半年開始,月經先后不定期,以后錯為多見,經血量少、色黑、行經3~4d并伴有小腹隱痛,同時面部起黃褐斑,以兩顴部最為明顯,形似蝴蝶,漸加重。平時心煩急,大便兩日一行、偏干。口腔時有潰瘍出現。苔薄白質暗紅。中醫辨證:氣滯血瘀、沖任失調。治法:理氣活血、調理沖任。當歸10g,川芎6g,益母草15g,瞿麥10g,丹皮10g,炒白芍10g,玄參12g,瓜蔞皮10g,川樸花3g,玫瑰花5g,佛手花4g,生甘草6g,治療經過:服上方14劑后,面部斑色明顯變淡。月經來潮量較以往多,腹痛明顯好轉。情緒不煩躁,口腔潰瘍未發生。大便每日行、不干燥。再予下方繼服:當歸10g,赤芍10g,川芎6g,益母草15g,澤蘭10g,紅花6g,佛手花4g,玫瑰花5g,玄參12g,石斛10g,白芷6g,柴胡10g,上方繼服月余后,面部色斑基本消退。一年后隨訪:月經基本正常,面部色斑退后未復發。
4體會
面部黃褐斑病雖小,但對患者的精神情緒影響較大。多因氣滯血瘀、肝氣不疏、情志所致為多見。另外本病與月經、妊娠相關連。沖任失調或妊娠后血以養胎,不能上榮于面,氣血失和,故面部生黃褐斑。治療上以理氣活血、調理沖任、清解郁熱為主要方法治療。
參考來源:《中醫學報》2013年8月第23卷;《中醫辨證治療黃褐斑36例臨床觀察》;周云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