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精神分裂癥是一類最常見的精神重癥。由于本病病因不明,世界范圍內尚無根治手段,大多數患者具有慢性化傾向,需要長時間服藥治療。在疾病發展的慢性期,患者出現的問題主要是精神的衰退和人格的改變。生活中常見的表現有:神情呆滯、情感麻木、活動量減少、語言空洞乏味、行為舉止怪癖、社會交往能力欠佳等。
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研究發現,
精神分裂癥病人自殺率為4-10%,有自殺企圖者可達到40%。精神分裂癥在醫學上是一種嚴重性的精神疾病,不同患者,或同一患者在不同時期,主要癥狀表現會有所不同,根據病情程度、臨床表現的不同,可以劃分為多種類型。
在疾病發展的慢性期,患者出現的問題主要是精神的衰退和人格的改變。生活中常見的表現有:神情呆滯、情感麻木、活動量減少、語言空洞乏味、行為舉止怪癖、社會交往能力欠佳等。
精神分裂癥患者發病期間,易出現幻視、幻聽、妄想的癥狀。具體癥狀如下:
1)在沒有他人在場的情況下,患者可能憑空聞聲聽到有人在議論和評價自己,這種情況叫做言語性幻聽;
2)患者也可能堅信他人通過某種奇異方式在影響或左右自己的思維和行為,該情況叫做被控制感或影響性妄想;
3)沒有根據地堅信自己受到他人的迫害,這種情況被稱為被害性妄想;
4)有的患者會感覺到自己最隱私的東西被人通過不當的方法知道了,這叫被洞悉感;
那么,精神分裂癥的結局究竟如何呢?就目前的醫療水平大約是三個1/3:1/3臨床痊愈或基本治愈,工作能力接近病前水平,日常生活自理;1/3癥狀部分緩解,難以正常工作,但日常生活基本自理;還有1/3既不能正常工作,也不能自理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