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精神分裂癥是指在各種不同原因(生物學、心理學和社會環境因素)的影響下,人的精神活動發生分裂,即人的思維,情感,意志行為之間互不協調,患者對正常事物產生歪曲的理解和認識,行為荒誕怪異,脫離現實。
精神分裂癥患者存在有多種神經遞質功能異常,主要涉及多巴胺、5-羥色胺、谷氨酸。中樞多巴胺水平增高,功能亢進,傳統抗精神病藥均為中樞神經系統多巴胺受體的阻滯劑。中樞5-羥色胺水平異常,新型抗精神病藥除了對多巴胺受體有拮抗作用外,還對5-羥色胺受體有拮抗作用。中樞谷氨酸水平低下,功能不足。
在最新的美國《普通精神病學文獻》雜志網絡版上,來自日本研究人員的研究報告說,他們在利用磁共振成像(MRI)技術分析腦部圖像時,發現了與精神分裂癥有關的腦內神經回路異常。這一發現將有助于研究精神分裂癥新療法。
京都大學的研究小組著重研究了連接丘腦和額葉的神經回路。丘腦位于腦的中心部,是產生意識的核心器官,被認為負責統管各種信息,而額葉是大腦皮層的一部分,被認為負責思維、演算和情感。
研究小組利用磁共振成像技術拍攝了37名精神分裂癥患者和36名健康人的腦部該區域圖像,然后進行了分析。結果發現,在健康人的這些神經回路上,神經細胞結合成束狀,能夠傳遞信息,但是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神經細胞結合比較弱,而且大腦皮層的厚度也較薄。
研究小組準備今后繼續研究這些異常與精神分裂癥發病之間的詳細機制。
目前藥物作為精神分裂癥的重要組成部分,藥物治療可以緩解絕大部分癥狀,抗精神病藥物治療應作為首選的治療措施。主流的精神分裂癥藥物有
檳榔十三味丸、
來士普、
律康、
悉敏等,具體用藥可拔打400-101-6868咨詢我們的
百濟藥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