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功能性子宮出血是由于卵巢功能逐漸減退,對促性腺激素的反應下降所致的常見病,多發生在45~55歲之間。常導致不同程度的貧血,甚至休克,治療原則是止血、調經或者誘導閉經及改善全身狀況。常用的方法為診斷性刮宮、性激素治療、對效果不佳者行子宮切除,給患者造成很大的痛苦。自米非司酮問世以來,在多個領域取得了新進展,根據米非司酮的最新藥理作用,它還可以治療功能性子宮出血。近幾年來我院將其用于更年期功能性子宮出血患者,取得良好療效。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 收集我院2004年1月~2005年10月就診與收治的更年期功能性子宮出血患者50例。其中40~44歲5例,占10%;45~49歲10例,占20%;50~55歲35例,占70%.病程>3個月8例,3~6個月30例,>6個月12例。經量增多25例,月經紊亂12例,經期延長13例,出血期間常規子宮內膜診刮。病理診斷:增生期34例,單純增生過長12例,分泌早期4例。該組患者均無血液系統疾患,心、肝、腎功能均正常,其中42例患者多次接受過中西醫或性激素治療。停藥后仍復發,對子宮切除手術有恐懼心理。
1.2 治療方法 診斷性刮宮病理報告排除惡性病變后開始治療。米非司酮10mg,每日1次,口服,連用6個月,每2個月復查一次肝功能、腎功能及心電圖、彩超隨訪子宮附件。
2 結果46例在治療期間閉經,3例月經稀發,1例恢復正常月經。療效與病程長短及年齡均無明顯相關。12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潮熱、出汗、心悸等癥狀,不影響正常生活,不排除更年期綜合征可能,加用谷維素、VitE治療后好轉。復查肝、腎功能均正常,并未發現其他毒副作用。停藥后3個月復查有32例進入絕經期,14例月經稀發,4例月經正常。停藥后6個月復查者有25例,均無復發及其他異常,全身狀況良好。服藥3個月時盆腔B超檢查,50例患者子宮正常或偏小,卵巢最大徑線均小于45mm.停藥3個月后,復查彩超提示子宮附件均無異常。
3 討論更年期功能性子宮出血是由于卵巢功能性障礙引起無排卵型功血。雌、孕激素的分泌相對減少,無排卵。米非司酮為一種受體阻滯劑,不僅有拮抗孕激素的作用,對下丘腦-垂體-卵巢-子宮亦有作用。米非司酮對卵巢功能的影響,主要是抑制卵泡的發育和延遲排卵。除直接作用于卵巢外,還通過抑制促卵泡生成激素、促黃體生成激素分泌而阻止卵泡發育,加速了卵巢殘存卵泡的萎縮而使接受治療的患者直接進入絕經期。
米非司酮對子宮內膜的作用主要是誘導月經和阻滯子宮內膜發育。更年期功能性子宮出血患者無排卵,無黃體期,故無明顯誘導月經作用,觀察病例中有月經正常者可能與卵巢殘存卵泡有關。有關資料表明,米非司酮的副作用和劑量有關,每日50mg以下無明顯副作用,且不影響療效。
綜上所述,米非司酮能夠影響生殖、內分泌軸的多個部位,具有多種作用。小劑量米非司酮治療更年期功能性子宮出血,療效可靠,且無明顯副作用,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來源:《米非司酮治療更年期功能性子宮出血50例療效觀察》黃俊花,《中華現代婦產科學雜志》2005年11月2卷11期